浅谈诗词格律的继承与发展(续七)

7.格律的未来展望

7.1. 原则:

任何一种文学体裁,其形式都是为内容所服务。形式再好,内容糟糕,依然是一堆垃圾。反之,内容若佳,形式就可以为之改变。否则,只被形式所束缚,就成为了形式的奴隶。

在中国书法史上,楷书的发展与七律相似。在欧阳询、颜真卿和柳公权之后,用笔与结构都达到了极至。随后的3--400年间,技法难以取得突破。庆幸的是,一个天才的赵孟頫出现了。他在集前代诸家大成之基础上,独辟蹊径,回归魏晋,终于走出了一条行楷之路,开拓了书法的新天地。因此,松雪道人得以与唐贤并列,成为“楷书四大家”之一。

无独有偶,在物理发展史上,光学也曾经历过七律般的困境。1690年,百科全书式的“全才”艾萨克·牛顿在《光论》中以“微粒说”为之前的争议作出了结论性封断。在随后的200多年间,无数大家或慑于其威名,或觉得不成熟,无一敢于提出挑战性意见。然而,又是然而。1905年,爱因斯坦运用量子论于光电效应之中,成功提出光的波粒二象性。从此,光学带动物理学全面突破,进入现代物理阶段。由于这个巨大的贡献,爱因斯坦成为牛顿之后的的第二个里程碑式人物。

再来看看我们的格律诗词吧:

不突破,我们就不思进取,无所作为。

不突破,我们就上愧苍天,下惭大地;

不突破,我们就前耻先哲,后羞子孙。

我们真的就这么自甘堕落,不求上进,抱残守缺,因循守旧吗?

不!我们应该在继承中批判,在批判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在书法领域,赵孟頫曾经如此。

在物理学领域,爱因斯坦曾经如此。

在象棋领域,胡荣华曾经如此;蒋川曾经如此;王天一也曾经如此。

难道说就只有格律诗词不该如此吗?

(待续)


(网友 讲科学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