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爱国棋王谢侠逊 象棋报国 爱国典范

我们的爷爷是闻名遐迩的百岁爱国棋王谢侠逊。他尽毕生精力从事象棋事业的宣传推广和象棋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此报效国家,奉献社会。周恩来总理赞誉他是“爱国象棋家”;江泽民主席在他百岁寿辰题赠“百岁高手,永葆青春”;国家体委1985年授予他《体育运动荣誉奖章》,并在决定中写道:“谢侠逊同志一生致力发展象棋事业,精研棋艺,著书立说,热爱祖国,提携后辈,成绩卓著。”人民日报原副总编周瑞金撰文说:“综观谢公一生,棋艺和诗文始终是相互映照,同步前行。棋王而兼诗人。作为棋道高手,他横扫千軍,威震四海;作为棋坛老宿,他慨当以慷,临风吟嘨。其诗也,棋王之诗;其棋也,诗人之棋。诗棋浑然一体,集于一身,棋臻化境,诗有造诣,寿至百龄,实乃20世纪中华一奇才也!”

 

爷爷一生酷爱象棋但更爱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他一生的座右铭,“没有国,哪有家”是他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爱国主义在爷爷的言行中集中体现为象棋报国。他弈棋不忘爱国,爱国寓于博弈,无论是创制棋局,编著棋书,还是举行棋赛义演,都心系家国,赋予棋事鲜明的爱国内容,展示自己坚忍不拔的民族气节。“象棋报国”的爱国创举在他一生中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

 

青少年时期:诗棋结合,为国运呐喊

这段时期他联系重大事件结合诗文创制棋局,竭力为捍卫国家独立民族尊严而呐喊。1901年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时,爷爷排了一个八国联军残局,表达自己的愤慨。1916年与潘定思合作把鸦片战争后的各个重大丧权辱国事件排成三十个字形残局,呼唤国人莫忘国耻。袁世凯窃国称帝后,“筹安会”六人助纣为虐,他创排了一个“卡”字形残局,并附注“筹安筹得乱哄哄,六君子原是六凶”,嘲笑袁世凯的窘境。辛亥革命胜利后,爷爷在上海《时事新报》发表“鄂军起义”棋局,附题“匹夫倡议武昌城,扫尽鲸鲸草木惊”。

 

中年时期: 南洋募捐,促国共合作,为祖国荣誉而战

这段时期他以象棋倾吐爱国之心,将“象棋报国”推向高潮。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年过半百的爷爷以救国为己任,把全家送回平阳老家后不顾家人的苦苦挽留,急赴南京毛遂自荐,请缨救亡。1937年10月以国家特使的身份二度下南洋,创作出车轮赛、人子赛、盲目表演、高手对弈等棋赛表演形式,以弈棋宣传抗战,募得五千余万法币、银元,动员3000余名华侨青年归国投身抗战。1939年9月,时任共产党南方局书记的周恩来来重庆专访棋王,与爷爷对弈成和棋,定名为《共抒国难》,寓意国共两党言和,团结抗日。爷爷冲破编辑部的阻挠,坚持以和局刊登在《大公报》,引起巨大反响,因此遭特务毒打,断了三条肋骨,伤及肺部,险些丧命。抗战胜利后,他继续以象棋明志,在大公报上发表了“止戈为武”“制止内战”等残局,反对内战与独裁。

 

老年时期:著书立说,培养新人

建国后,爷爷更是积极投身工作,历任全国象棋协会副主席,第一、二届全运会棋类竞赛委员会副主任,全国象棋锦标赛总裁判长,上海市政协委员等。直至耄耋之年仍潜心研究祖国象棋艺术,伏案著述。96岁出版《象棋指要》,把自己90年来积累的经验传给后人,寿至百龄才将象棋报国画上句号。

 

爷爷作古已30余年,人们仍怀念他。他的家乡温州平阳腾蛟镇政府建造了《中国棋王碑林》,竖起60余座碑刻缅怀他的光辉业绩;2017年底平阳县谢侠逊棋院正式落成,举办了全国象棋比赛。爷爷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其背后的精神动力正是爱国主义。

(谢作陶 谢作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