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象棋错过了什么? 错失的政治红利与机遇

  据中国棋牌网报道

  [木门笔谈]这些年象棋错过了什么?(五)

  其实三棋的排序,最早是中国象棋,围棋,国际象棋,为什么现在的排序变了呢?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围棋是怎么样茁壮成长的。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市场是全世界发达国家迫切希望进入的。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好比人与人一样,是要讲交情的。怎么样才能跟中国套上近乎呢?这就是外交!

  围棋成为了当时的最好抓手。

  日本当时的围棋水平肯定比中国高很多,所以就搞了个中日围棋擂台赛。赛前,没有人怀疑日本围棋会输掉。然而,正所谓时势造英雄。中国就凭借聂卫平一人在关键时刻的洪荒之力,连赢了三届。

  一时间,围棋成了爱国、强国的代名词。而中日关系在当时也象围棋热一样。这段历史,相信60后、70后在回忆的时候一定是心潮澎湃的。在那种历史背景下,聂卫平的擂台赛11连胜绝对不是胡荣华的“10连霸”所能比拟的。

  “应氏杯”在某种程度上是为当时的聂卫平量身打造的,不过曹薰铉的夺冠给中国人的意外甚至超过了中日围棋擂台赛上中国的胜利。而要面子的日本人还抢先举办了第一个世界大赛。

  之后,围棋再次成为了韩国人进入中国的桥梁,他们的方式就是砸大把大把的钱赞助比赛。不过,韩国的棋手挺争气,他们包揽了绝大多数的冠军,肥水基本未流外人田。

  笔者以为,围棋的兴盛,最根本的原因是抓住机遇,成功的分到了政治红利。

  那么,象棋有没有出现过这种机会呢?出现过,在杨官璘和胡荣华的回忆录里面都提到过新加坡象棋队曾经访问中国进行象棋交流,这个消息使得当时被解散的象棋集训队得到了恢复。

  不过,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这个小小的机遇跟围棋相比,简直如萤火比月光了。

  说个实在话,当下的围棋仍旧在吃聂卫平挣得的政治红利。反观日本和韩国,日本国内的围棋已经可以用惨淡一词形容。而韩国原来赞助围棋的企业都退出去不少,随着中国围棋市场的红红火火,韩国棋手都跑到中国来挣钱了。

  这种政治红利不是谁都能碰上的,所以象棋在这个过程中丢掉了棋类带头大哥的位置,也是无可奈何的。

  象棋当下在努力的向世界推广,笔者倒是以为一下子就想让金发碧眼的外国人迷上象棋并且达到高水平确实很难,倒不如先从东南亚入手。中国和东盟所有的 国家居然有一个共同的运动项目,那就是象棋。在上个世纪,特级大师王嘉良就曾经远程指导新加坡的郑海文和张心欢,并且成绩卓著,张心欢夺得亚洲女子冠军, 而郑海文战胜胡荣华一局棋的影响力当时在海外可谓爆炸新闻。前辈已有试水,后人有迹可循。

  一个强大的国家,往往会向外输出它最强的文化表现形式,象棋的国际化推广正当其时!